安平縣基本縣情
安平隸屬河北省衡水市,轄5鎮3鄉,230個行政村,人口33萬,總面積505平方公里,耕地47萬畝?!疤煜戮W都、紅色安平、孫犁故里、孝德之鄉、中國馬城”,是安平的五張名片。第九屆中國馬術節于10月2日-7日在安平縣舉辦。一是區位交通優越。安平地處衡水、保定、石家莊三市交界,北鄰雄安新區55公里,屬于環京津、環渤海開放帶。20公里半徑圈,京九鐵路、大廣高速通南北,石黃高速貫東西;100公里半徑圈,達省會、有機場;200公里半徑圈,接北京、天津,連黃驊港口。二是文化底蘊厚重。安平古稱博陵,自漢高祖時置縣,迄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因“官民安居樂業且地勢平坦”而得名。曾涌現出諸多史學名家、杰出代表,當代文學大師孫犁及其創立的“荷花淀派”在中外文壇享有盛譽,源于“孝感圣姑”的孝德文化扎根民心。三是革命傳統優良。安平是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和河北省第一個縣委誕生地、冀中抗日根據地的發祥地,冀中區黨委、冀中行署、冀中軍區等在這里創建,賀龍、呂正操、程子華等開國元勛先后在這里戰斗生活。上世紀五十年代南王莊三戶老貧農辦合作社,被毛主席譽為“五億農民的方向”。四是產業優勢獨具。經過多年創新發展,安平已經形成了以絲網產業為主導,生豬、汽車部件、濾器濾材產業為支撐的多元化發展格局。特別是在去年,以現代馬業為代表的文旅產業高端起步,成為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的又一新增長極。
絲網產業發展情況
絲網是安平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從最初的絹羅加工生產,歷經500多年發展,實現了到現代先進制造業的蝶變。
(一)產業歷史悠久。據專家考證,早在明朝弘治元年,安平就有絲網產業的雛形——絹羅加工,經過500多年傳承創新,目前已經形成了從拔絲、織網到濾器制品、織機制造的完整產業鏈。安平先后被命名為“中國絲網之鄉”“中國絲網產業基地”“中國絲網產銷基地”“中國絲網之都”“中國絲網織造名城”“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
(二)規模持續膨大。改革開放之初,絲網僅是一個存在于家庭、作坊的傳統手工業,產值不足百萬元。隨著絲網在工農業生產生活方方面面的應用,產業規模持續擴張,2000年絲網產業產值達到了50億元,到近兩年突破500億元,十幾年的時間翻了10倍。目前,絲網產品發展到6大系列、400多個品種、6000多種規格,從業人員21萬人,其中外來務工人員超過6萬人;全縣85%以上的民營企業都與絲網有關,對生產總值、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率均達70%以上。全縣擁有絲網工貿企業2萬余家。
(三)創新全面加強。為把絲網產業打造成為國際先進的朝陽產業,我們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產業科技含量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時編制了《安平縣特色產業振興計劃》、《安平縣絲網產業發展規劃》,制定了支持絲網產業集群的6條路徑措施。2019年新增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8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27家;入庫省級千項技改項目10個,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家。圍繞技術、標準、服務和效益等重點,成功打造省級科技孵化器1家、省級工業企業研發機構13家等平臺,全力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大力實施“互聯網+產業”行動,促進“兩化”深入融合,全縣近萬家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網站,網上貿易占到總交易量的70%以上。目前,環球資源網、阿里巴巴、全球五金網等多家國內外知名電商平臺入駐安平,電商營銷成為絲網企業開拓海內外市場的銳利武器。
(四)市場潛力巨大。絲網從最初的民用產品到現在的“無工不用網、無業不用網”,隨著應用領域的持續擴大,孕育出巨大的市場空間。目前,安平絲網產品銷往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編織類絲網的產銷量、出口量均占全國的80%以上。在國內外設有銷售門店13000多家、貿易公司3000多家,在外經商人員4萬多人。同時,我們緊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絲網產品出口已經全部覆蓋到沿線60多個國家,在當地設立工廠或銷售處200多家。通過自營出口、代理出口等方式,每年出口約1.8萬標準箱,外貿出口交貨總值超10億美元。
(五)品牌效應凸顯。2019年,參與制修訂國家地方行業標準24項,申請專利287件,授權203件。全縣注冊商標總量1360件,國家馳名商標5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件,馬德里注冊商標10件;由國家工商總局批準、國家商標局注冊的安網證明商標,使用企業已達40余家。擁有河北省知名品牌26項、河北省服務名牌1項、衡水市政府質量獎2項。成功創建了國家級絲網實驗室、中國絲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被確定為科技部科技服務業試點項目安平絲網行業示范基地和河北省首批9個工業轉型升級示范縣、4個省級智慧產業集群之一。中國?安平國際絲網博覽會是國際唯一的絲網專業展會,已連續舉辦19屆,第19屆絲網博覽會實現展覽交易額13.2億元。
(六)園區發展迅猛。河北安平高新區總規劃面積23.5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里,共入駐企業281家,以全縣2%的土地面積,吸聚了全縣50%以上的規上企業、9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成為產業集聚發展的主戰場和財源稅源的核心區。2019年產值達到141.81億元,同比增長11.24%。先后被確定為河北省50家重點培育的特色品牌開發區及35家重點培育的國別產業園區之一、河北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被中國紡織聯合會命名為“中國十大產業園區”、被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授予“優秀產業集群”。2018年被省政府評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先進開發區”,授予“全省先進開發區”榮譽稱號。區內建有總投資52億元、占地3000余畝的省級物流園區——聚成國際物流產業園區,是華北物流通道樞紐上的重要節點,先后被評為4A級物流企業和優秀物流園區。目前已入駐貨運企業218家,面向全國開通運線1200多條,覆蓋全國一二三線城市及安平周邊市縣,年貨物吞吐量達300多萬噸。依托全國第一個信息化示范縣的優勢,促進“兩化”深度融合,成功搭建了智能停車系統、TMS運輸管理系統,打造出“中國絲網合伙人O2O+F2C”運營管理模式,實現了供應網、資源網、物流網“三網合一”,探索出現代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互促互融、聯動發展新模式、新路子。